188体育,188体育平台

图片
江苏海安县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来源: 海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11-12 累计次数: 字体:[ ]

江苏海安县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上海华域投资管理公司

江苏海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9年6月

目 录

前 言.. 4

第一章 规划背景分析.. 6

1.1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6

1.2海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分析.. 11

1.3.海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挑战分析.. 14

第二章 产业基础与竞争力分析.. 16

2.1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16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2.3行业竞争力分析.. 21

第三章 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 26

3.1 战略定位.. 26

3.2 发展目标.. 29

3.3 重点任务.. 34

3.4 发展路径.. 39

第四章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43

4.1 重点产业和扶持产业.. 43

4.2产业布局.. 51

4.3布局调整目标.. 54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 56

5.1企业支撑.. 56

5.2技术支撑.. 58

5.3品牌支撑.. 59

5.4人才支撑.. 60

5.5环境支撑.. 61

5.6平台支撑.. 63

5.7政策支撑.. 66

附件一:.. 69

海安装备制造业招商目录.. 69

附件二:.. 72

海安装备制造业主要政策.. 72

前 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总称,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技术总体实力的标志,是关系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环节。

我国工业化进程已进入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对装备制造业依赖度高,增长持续时间长,这为装备制造业长期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继2006年,国务院出台《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后,2009年初又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最近,江苏省也制定了工业优化升级、装备制造、新能源、船舶等产业的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以上文件对海安装备制造业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从成长历程及发展现状来看,海安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制造业已进入从轻加工业向规模加工业演进的阶段。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海安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对海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具备了向更高层次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但是,从发展方式来看,目前海安的装备制造产业主要仍以外延式和粗放式的增长为主;产业发展能级与发展质量亟待提高,产业的发展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产业集群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为将海安建设成为承接上海产业梯度转移和技术外溢的桥头堡,巩固提升海安装备制造业在江苏省的地位和影响力,打造长三角北翼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带动全县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分析

1.1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1.1国际装备制造业发展整体趋势

——集群化。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产业链联系的产业集聚现象。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韦热拉的光学仪器群等,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产业集群。

——信息化。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与制造技术不断融合,从而不断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产品研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并逐步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DIMS)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并向制造智能化方向发展。从技术发展特征看,表现为技术的融合化;从产品发展看,表现为产品的高技术化;从系统管理角度看,表现为集成化和网络化。

——服务化。制造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加服务向“物品——服务包”转变。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服务覆盖产品的开发、生产、售后、报废和回收,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品牌的特色,而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客户、延长产业链,获取188体育,188体育平台的产业利润的重要方式。如美国通用电气为自己及竞争对手客户提供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的70%。

——绿色化。即所提供的产品必须在全寿命周期资源消耗低、无污染或少污染及可回收、可重用;生产过程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其目标和宗旨是使制造的产品在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护直至报废处理和善后处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而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

1.1.2国内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4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年均增速是17.6%。

——国有、民营、三资企业三足鼎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有、民营、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其中,民营和三资企业在行业中的经营比重不断加大,给装备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

——产业战略布局有很大改善。装备制造业中重大技术装备的生产布局得到改善,除原有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外,已经或正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建成新基地。初步形成了既能适应国内重点工程运输要求,又便于“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北、中、南等区域相对均衡的战略布局。

——产业集聚能力迅速提高。在各级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推动下,以高度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为特点的产业集聚正在迅速发展,已经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行业管理与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行业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行业基础性工作得到加强;技术进步成果丰硕;掌握了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

——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把研发中心设在海外,借助国际资源,加快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反映出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意识在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提高。

——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低。制造业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德国的48.5%。二是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明显落后,高端装备制造业薄弱,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三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仍然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我国所需要的大量先进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投资的设备2/3的总额是来源于进口的,其中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产品。四是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我国现有3万多家装备制造企业,但还没有一家能跻身世界500强。

1.1.3 长三角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发展速度加快,行业影响和经济贡献不断增大。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及利润是东北三省的4-6倍,且每个省市的装备制造业生产规模均已超过东三省之总和。2007年,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制造业的40%以上,其中上海、江苏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1.41倍、1.77倍以上。

——产业发展呈现集中化、集群化与专业化特征。全国40%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37%,但工业增加值占到42%。企业的平均规模不仅超过本地区的其他行业,而且也超过国内其他区域同行业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企业的平均产出也高于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东北同类企业。

——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带动。高达70%以上的非国有经济比重,从总体上提高了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长三角地区的国有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意识、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创新能力较强,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也高于全国国有企业的平均水平。

——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出口比重高。长三角的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电子与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的市场占有率在35%以上,只有专用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略低于30%。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国的34%左右。

——新产品开发与产值增长较快。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也有较快增长,各行业新产品产值与2007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这与长三角科技力量雄厚、科技活动活跃有一定关系。上海、江苏的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分别占到各自销售产值的18%和13%。

——未来将继续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领跑者。未来,长三角将发挥技术创新、产业基础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继续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领跑者。为避免与国内其他地区进行低水平的竞争,长三角将把注意力放在高端产品上,尤其将提高大型成套设备的制造和研发能力。产业结构的相似,也将促使长三角内部同业企业的合作加强,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借助地区的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会更加密切,长三角将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制造的重要区域。

1.2海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机遇分析

1.2.1国际装备制造业转移趋势明显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装备制造业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步伐,世界装备制造业部分生产能力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近年来,港澳台资本和欧美资本,为利用我国内地廉价的生产资料和进一步占领国内庞大的市场,纷纷向我国流入,我国已成为承接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欧美装备制造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基地。

——产业转移的重点开始由低向高层次扩展。由以前的劳动及原材料密集型的产品,如金属制品、普通机械等行业,开始向电子及通讯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活动扩展。

——非股权参与形式引人注目。跨国公司开始把装备制造业中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研发乃至非主要框架的设计活动,都分别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去完成。

——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由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较长,跨国公司的转移,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若干配套商同步迁移,重新在新的生产基地集聚。这样,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生产体系、集聚地之间的竞争。

——高端领域垄断加强。尽管向外转移趋势明显,但是跨国公司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抢占各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相对而言仅是将产业链条中低技术环节转移给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跨国公司的这种高端垄断、低端转移的行为,也带来了制造业产业链条细分的趋势。

1.2.2国家发展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机遇

——国家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基于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了《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8号文件。2009年又颁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坚持装备自主化与重点建设工程相结合、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坚持整机发展与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的重要方针。

此次规划,首次将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作为重点提出,将我国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点思路,由过去的整机研发带动基础零部件提高,转变为整机与基础零部件发展同步。从振兴规划来看,基础零部件、新能源设备、铁路设备以及工程机械四大子行业将直接受益。此次规划的出台,将给海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特高压输变电、重型锻压设备、大型铸锻件、粉末冶金等行业以及相关专业化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我国正在逐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此将进行相当长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在调整和升级过程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装备制造业提供大批高精尖的基础装备和设备。

——本轮扩张性政策,将拉动装备制造业市场需求。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备的行业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高度正相关。随着国家推出规模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增长”和加大基建投资将直接拉动基础装备产品的市场需求,装备制造业将成为本轮扩张性政策的重要受益者之一。特别是下游需求旺盛的基建的规模装备和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清洁能源、环保产业、节能产业等专用设备,也正逢重要的发展机遇。

1.2.3区域联动发展机遇

——沿海开发战略。2007年江苏省政府审批通过了《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开始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力争通过10年时间,把江苏省沿海地区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海安县东临黄海,处于江苏省沿海开发的重要区域,列入江苏省沿海开发的14个县之一。

——江苏省确定了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43工程。江苏省明确了14个重点发展领域,其中包括海安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的输变电成套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电力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及其他装备。并提出“将围绕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提高制造和成套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大目标,选择一批重点项目,给予省财政性资金扶持,对符合国家支持条件的省政府将积极协助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支持政策。

——对接上海的机遇。苏通大桥的通车、洋口深水海港的通航以及2010年前“沪崇苏”大通道的顺利开通,将使南通跻身上海1小时都市圈,和隔江相望的上海以及临近的苏州构成“小金三角”,并成为“大金三角”——长三角中的核心区域。区域交通新格局,将为地处南通北部的海安县承接上海及苏南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3.海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挑战分析

1.3.1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整体宏观经济周期高度相关,全球经济危机、国内经济减速等宏观背景和企业库存、现金流压力加大等微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将对短时期内整个行业的发展景气度构成较大威胁。一方面,受危机影响国际和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急速下滑;另一方面,危机也影响到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转移的进程。

1.3.2新兴经济体分流部分国际产业转移

近年来,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也在逐步提高。尤其是最近两年,由于我国强调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印度、越南等国制定了更加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分流了部分外资。在此背景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的装备制造业项目也开始瞄准东南亚等新兴投资地区,对我国承接装备制造业的转移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竞争。

1.3.3区域竞争日益激烈

在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各地政府都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以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基本上处在同一个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就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在锻压设备、输变电设备、建材机械等领域,海安面临周边扬州、徐州、常州等地区的激烈竞争。海安装备制造业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相比,在人才、资金、地域、观念等诸多方面存在相对弱势,增大了竞争与发展的难度。

第二章 产业基础与竞争力分析

2.1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与特点

2.1.1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装备制造业是海安县在经济总量、产业规模、集群影响力等综合实力方面均较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力地支撑、拉动着全县经济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

——发展速度和规模。2008年海安装备制造业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收总额,分别以50%、71%和29%的平均速度增长(见下表)。集群内现有企业447家,资产总额74.41亿元,从业人员1.61万人。2008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8.32亿元,实现利税15.22亿元,占全县规模企业的35.8%。

表1:2005-2008年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数据

年份

项目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均

增长

营业收入(亿元)

59.2

87.06

138.39

198.32

50%

利润总额(亿元)

1.98

3.86

7.08

9.85

71%

税收总额(亿元)

2.5

3.31

4.05

5.38

29%

注: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

注: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

注:规模以上企业统计数据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海安装备制造业也受到一定影响,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全行业整体仍延续近几年较快速扩张态势(见下表)。

表2:2007-2008年海安装备制造业板块企业发展主要数据

项目

板块

规模企业个数

2007营业收入(万元)

2008营业收入(万元)

板块内企业

定报企业

板块内企业

定报企业

变压器板块

43

374285

336857

574190

516771

新材料板块

13

111783

95016

169704

144249

船舶机械板块

7

39602

33662

51634

43889

电梯板块

14

174650

148453

236649

201152

电子板块

10

16255

13817

26715

22708

锻压机械板块

45

262098

157259

431508

258905

建材机械板块

30

295551

228441

457281

349825

农业机械板块

2

36227

30793

40351

34299

特种零部件板块

82

522490

339619

652983

411439

合 计

246

1832941

1383917

2641015

1983237

——发展阶段判断。当前,海安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制造业进入从轻加工业向规模加工业演进的阶段。从发展的速度与发展趋势来看,海安装备制造业已经进入快速扩张阶段。从发展方式来看,目前主要以外延式和粗放式的增长为主,产业发展能级与发展质量亟待提高。

2.1.2 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特点

——民营企业作用突出。原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都已经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为民营企业。体制转换后,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潜能,这也是海安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装备制造业56家销售收入达亿元以上企业中,除部分外资企业外,绝大多数是民营及股份制企业。

——产业特色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锻压类机械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电梯零部件、建材机械制造为主体的四大特色板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

——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与市场优势。2008年,海安装备产业业内申请专利268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获省高新技术产品39个。液压模锻锤、超大型智能型卷板机、粉未冶金等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10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材机械制造水平国内领先;海安还是全国最大的含油轴承生产基地、全国知名的变压器生产集中地。

——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全县通过各种规划制订,正在积极引导相关产业重点向“东区西园”和特色产业区集中,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4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6家。2008年,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县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的34.8%,同比增长了43.3%。装备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对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装备制造业具备了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式发展基础。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产业集群发育不完善

一是空间集聚程度不高。海安装备产业基本属于自然形成的“原发型”产业集群,空间布局相对分散,集聚程度不高;二是价值链环节的关联度不高;三是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状态,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四是提供上游配套产品供应和承接下游产品加工的配套企业少,企业的集群意识和分工协作意识有待于提高。

2.2.2产业链条不完整

部分装备企业产品结构雷同,围绕核心产品的上下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有的处在同一产业链的产品之间缺少中间产品,产业链断接现象较为普遍,产业链环节的关联度不高;有的只有孤零零的一两个中间产品,缺乏上下游产品和相关配套协作产业支持,没有形成阶梯式上下游产品供应的完整产业链条。

2.2.3部分装备产业技术能级有待提高

海安现有装备制造行业以中低档、通用类机械产品为主,传统产品占有主导地位。从海安整体看,多数企业的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意识不够强,尚欠整机生产能力和成套设备生产能力,技术结构落后,缺乏数控配套能力。整个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和材料密集型产品上,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密加工和智能控制等装备比例低,产品多数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中低端。

2.2.4资源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

海安将“东区西园”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但在空间落地及土地指标上仍受多方面制约,规划区域内动拆迁也面临一定的成本和社会压力;县域内在保障发展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重型装备制造方面的工业用电、用水等能源供应能力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2.2.5政府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海安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配套的制造体系,这既制约了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也未能对全县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政府推进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需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的投资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的中介机构、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中间组织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2.3行业竞争力分析

输变电设备、建材机械、锻压机械、电梯部件和基础零部件五大行业,是海安具有较强发展基础的优势产业。以下从产业规模和主要产品、行业特色、产业优势、区域竞争等方面,深入分析行业竞争力。

2.3.1输变电设备

——产业规模和主要产品。2008年海安变压器板块企业营业收入达5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43家。主要产品有:干式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风力发电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预装式变电站和高、低压成套开关柜等。

——行业特色。变压器从门类来讲,除了能生产110KV 、220 KV变压器外,还能生产550 KV、750 KV至1000 KV高压、超高压设备;板块企业设立了 12 个海外生产基地 ,销售网络遍及四大洲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优势。代表企业晓星集团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能生产中国最大的765KV级、500KV级超高压变压器,产品已进入美国、日本、东南亚、中东等世界各地市场。110KV整流变压器填补了国内空白。SIMON 电气先后获得“西班牙皇家杰出企业奖”、“西班牙产品设计大奖”等诸多荣誉。

——区域竞争。常州是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产业基地。现有企业600多家,规模以上240多家,年销售收入约460亿元。有资料显示,常州输变电行业变压器产量已占全国变压器总产量的15%, 110千伏变压器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居国内首位。产品以220kv为主,最高研发到750kv。除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好以外,部分小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市场争夺激烈。

2.3.2 建材机械

——产业规模和主要产品。2008年海安建材机械板块企业营业收入达4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30家。主机产品优势突出,辅机产品规格齐全,主要产品有:回转窑、管磨机、辊压机、烘干机、输送机、提升机等。

——行业特色。在国内建材机械行业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和较高的知名度,成为许多国际大公司工程项目承包商的设备供应方;鹏飞集团、海建公司先后多条水泥生产线成套设备和部分主机产品分别出口越南、缅甸、韩国、伊朗、哥伦比亚、阿塞拜疆等到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内外销售网络体系。

——产业优势。代表企业江苏鹏飞在全国行业排名第二,生产5000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机械成套设备,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鹏飞牌回转窑、管磨机,管磨机等产品成为同类重点水泥企业新型干法工艺的首选产品,占有全国市场约20%左右的份额,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多项。江苏鹏飞、江苏海建是国家辊压机、回转窑、管磨机等产品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

——区域竞争。长三角其他地区主要以水泥搅拌机、破碎机、压力试验机等其他建材设备为主,如无锡以压力试验机为主,常熟以破碎机为主。类似水泥机械企业则主要以辅机为主,主机企业以中小型居多,且布局较为分散。

2.3.3锻压机械

——产业规模和主要产品。2008年海安缎压机械板块企业营业收入达4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45家。产品规格门类齐全,主要涉及卷板机械、剪板机械、折弯机械、锻造机械、压型机械、切割机械六大类。

——行业特色。当地锻压机械生产历史悠久,40多年前是国内重要的锻压机械生产基地,江苏省锻压机械行业的三大集中地之一。锻压铸造配套成龙,区内铸造、锻造、机械加工能力名列全省前茅,国内知名。部分重型化、大型化锻压设备的生产具有较强优势。

——产业优势。金属板材加工机械的生产制造闻名全国,有“中国剪切之乡”的美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与江海机床集团公司合办的江苏华海数字化制造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海安;程控全液压模锻锤,为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内首创,其技术水平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代表企业恒力重工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最大规模生产数控卷板机、高强度校平机、型材弯曲机的制造基地,是上辊万能式卷板机和船用卷板机国家行业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并拥有19项专利,出口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区域竞争。锻压设备主要竞争对手以扬州为主,锻压设备产业基础具有一定优势,空间集聚效应已经凸现。扬州规模以上企业70多家,主要有数控机床、剪折弯机、数控精密激光切割机、柔性生产线、系列高性能精密压力机、锻压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设备、开卷校平机等,产销总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的20%左右。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

2.3.4电梯部件

——产业规模和主要产品。2008年海安电梯部件板块企业营业收入达2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14家。主要产品有平衡补偿设备、开门机曳引机及驱动设备、轿厢及装饰设备、电器元件、安全保护设备、传感器类、立体车库等。

——行业特色。企业长期与奥的斯、日立、东芝、三菱、通力等知名电梯生产厂家配套;区域间产业链初步形成;具有所有电梯零部件生产及研发能力;具备整机组装能力,但无整机生产厂家。

——产业优势。代表企业申菱电器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开发的变频门电机及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光电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获多项国家专利。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研发与生产的同步发展;已与国内外1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并聘请专家教授40多名;具有国家级电梯部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电梯设备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有20%的产品出口,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5%。

——区域竞争。主要竞争对手是苏州,整体企业与配件企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电梯产业链以及强大的集群效应。能够研发、生产各种类型及规格的电、扶梯产品及其零配件产品,整梯年产量占国内电梯市场的三分之一,扶梯零配件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电梯零配件的年产量也已经超过四分之一。

2.3.5基础零部件

——产业规模和主要产品。2008年海安基础零部件板块企业营业收入达6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82家。产品有粉末冶金含油轴承、单(多)缸曲轴、超长滚珠丝杆、粉末冶金结构零件、直线导轨、阀门等。

——行业特色。部分基础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例如瑞安特集团生产的滚珠丝杠副长度亚洲第一;万力集团生产的单缸曲轴产量亚洲第一。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世界多个国家,部分产品配套出口进入欧美市场。

——产业优势。代表企业万力机械是全国曲轴生产基地,其中单缸曲轴、135 系列件名列全国第一,多缸曲轴名列全国第三,公司设有曲轴工艺研究所、球铁研究所、电气研究所、技改非标设计室;研制的重载超长型精密滚珠丝杠副,可替代出口;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火炬计划项目,仅滚动功能部件就拥有23项国家专利。

——区域竞争。基础零部件种类繁多,涉及众多子行业,产品差异化大。当前,国内类似的基础零部件集聚区域,多以某子行业零部件基地命名的居多,例如苏州高新区汽车零部件基地等。与海安生产同类零部件产品的企业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第三章 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

3.1战略定位

海安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定位,要以国家振兴规划中“整机发展和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的规划导向为契机,依托海安现有产业基础、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形成“个性化凸显、差异化清晰、比较优势鲜明”的发展战略。

海安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定位是:以“扩规模、调结构、上能级”为抓手,以海安装备制造业完善集群化发展为目标——

实现“水泥建材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等主体产业的重型化;实现“电梯零部件、曲轴、含油轴承、滚珠丝杆”等配套产业的精细化;实现“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液压件、铁路(轨道交通)配套机械、船舶配套机械”等成长性产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5年,把海安打造成中国“水泥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等重型化成套机械设备的制造基地,打造成长三角北翼和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主要的零部件配套基地之一。

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尽早着力实施“扩规模、调结构、上能级”三大抓手。

3.1.1扩规模

就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而言,“扩规模”所指产业主要是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扩规模的实施要素:其一,扩充产业链中各环节产品的量能,做大产品总量,实现海安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在市场占有率上的不断递增。其二,产业链间各环节啮合度高,产业布局空间集聚、内涵集群,力求形成“集团化产业链”的发展形态,展现其规模效能。

针对“建材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等主体产业,首要环节是做大主体产品的总量,形成“量能规模效应”。其次,发挥核心企业中心优势,以优异的产品配套机制和颇强的中心辐射力及品牌效能,吸引188体育,188体育平台的配套型企业在空间上向核心企业相对聚合,在产业内涵上集群,从而形成海安装备制造业中主体产业“大集团引领式”发展格局。而对“电梯部件、曲轴、含油轴承、滚珠丝杆”等基础零部件配套产业,“扩规模”的关键点有二:一是不断递增现有零部件的生产总量,巩固和发展市场占有份额。二是在现有配套领域的基础上,力求生产188体育,188体育平台领域、188体育,188体育平台部件的配套产品,以实现“扩规模”效应在更宽阔层面上的突破。

3.1.2调结构

海安装备制造业“调结构”举措,涉及主体产业、配套产业和成长性产业齐头并举。“调结构”的目标宗旨是:要变产业的传统化、普遍化为产业的特色化、差异化。

主体产业要凸显“重”和“大”。水泥建材机械行业重点要研发和生产重型和大型系统设备,输变电设备行业重点要研发和生产大型超特高压(1000KV级)变压器及其它设备,锻压机械行业重点要研发和生产重吨位锻压(卷折剪)设备。

配套产业要凸显“精”和“细”。电梯零部件、曲轴、含油轴承、滚珠丝杆等产品,要在原有技术含量和工艺标准的基础上,着力研发和生产只有“海安制造”才能达到的技术精尖和工艺细致的产品,实现“海安制造”产品的精细化模板,并在全国业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效能。

成长性产业要凸显“差异”。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液压件、铁路(轨道交通)配套机械、船舶配套机械等产业,将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创导性发展的背景,形成新一轮研发和生产高潮。然而,海安要借此利好,审时度势的力避“同构化”。要在充分评判和权衡海安自身基础产业优势利弊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地研发和生产适合海安产业特性的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液压件等产品,并研发和生产充分体现海安个性化生产水平和能力的铁路(轨道交通)配套机械、船舶配套机械等产品,从而打造一批“专、精、特、优”的新型企业,形成海安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差异化的错位竞争的发展格局。

3.1.3上能级

海安装备制造业“上能级”的要求,主要围绕主体产业和配套产业来实施,而成长性产业“上能级”需求,目前还仅仅在前期研发或力求规模化生产的层面上。

海安装备制造业“上能级”的实施路径是: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特征――产品进入高端科学技术领域――产品应用于国家重点设备配套。

主体产业中的水泥机械行业的“上能级”,其执行环节是在主抓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终端上,即着力实施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方式,特别是承接海外工程的系统集成总承包工程。并在总承包工程中择时择地推行“服务外包”,以获取高附加值效益。输变电设备和锻压机械“上能级”的目标,重点实施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设备的配套。同时,积极研发技术含量高、个性化强、附加值大的装备产品。

配套产业中的电梯零部件行业的“上能级”,要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是电梯零部件,要增加和扩大同世界著名电梯品牌企业的配套领域和配套总量,积极开发拓展电梯整机产品的生产能力。二是曲轴、含油轴承等产品要实施同高档轿车和商务车、航天航空机械设备、高科技船舶的紧密型配套。滚珠丝杆等产品要立足于同高尖端的数控机床设备实施定点型配套。若此,才能切实实现海安装备制造业技术能级度高的目标。

3.2 发展目标

3.2.1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国家及江苏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为契机,主动承接国际与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双重转移,立足现有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与特色优势,积极谋求“主体产业重型化,配套产业精细化,成长性产业差异化”的错位发展之路。

坚持高标准引进技术、高水平寻求发展,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紧跟国际和先进地区产业技术的创新步伐,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相对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层次,优化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

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县工业增幅1-2个百分点以上,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把海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基础零部件配套的重要基地之一。

3.2.2装备制造业的具体目标

——主体产业目标。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加快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率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年均不低于20%的速度发展,2015年主体产业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整体的55%左右。

——配套产业目标。强化企业品牌经营战略,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装备制造业平均增长速度,2015年配套产业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整体的30%以上。

——成长性产业目标。积极扶持新兴成长性产业发展,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快研发和引进关键项目,吸引188体育,188体育平台高科技和技术含量高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在空间和内涵上集聚和集群;力争2015年成长性产业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整体的15%左右。

3.2.3分阶段发展目标

本规划期限为2009—2015年,共七年时间。考虑到与“十一五”、“十二五”五年规划以及当前国家三年产业振兴规划的衔接,共分2010、2011、2015三个时间节点。

3.2.3.1“十一五”规划期末发展目标(2010年)

装备制造业总量成为海安三大产业集群之首,巩固夯实装备制造业在海安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总量目标。在2009—2010年期间,努力克服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装备制造业以不低于2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10年,装备制造业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力争突破40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290家,其中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2家,10-20亿元的企业4家。

——技术结构目标。新增3家以上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4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新增1-2个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提高水泥建材机械、锻压机械等装备类产品的成套化水平和能力,推进发展粉末冶金、滚珠丝杆、曲轴、含油轴承等基础零部件,扶持发展新能源装备、铁路船舶装备、新材料等成长性产业。

3.2.3.2 三年振兴规划期末发展目标(2011年)

到2011年末,初步建成长三角地区“水泥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等重型化成套机械设备的制造基地和基础零部件配套基地之一。

——总量目标。在2009—2011年期间,保持装备制造业以不低于20%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11年,装备制造业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力争突破50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300家,其中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3家,10-20亿元的企业5家。

——技术结构目标。新增3家以上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4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新增1-2个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进一步提高水泥建材机械、锻压机械等装备类产品的成套化水平和能力,逐步做大做强电梯部件和基础零部件产业,努力培育和壮大新能源装备、铁路船舶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成长性产业。

3.2.3.3 “十二五”规划期末发展目标(2015年)

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水泥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等重型化成套机械设备的制造基地和基础零部件配套基地之一,率先实现苏中地区――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经济总量目标。在“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业保持以不低于25%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发展。到2015年末,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20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发展一批具有“专、精、特、优”的优势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群体,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390家,其中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企业2家,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5家,10-20亿元的企业10家。

技术结构调整目标。充分吸收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按照重大成套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数控化的发展方向,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高效、低耗、高参数化。

产品结构调整目标。到2015年,高技术装备类产品营业收入显著提高,各类产业新产品营业收入占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的2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专利产品。

表4: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目标(单位:亿元)

产业内容

2008

2010

2011

2015

营业收入

比重

营业收入

比重

营业收入

比重

营业收入

比重

主体

产业

水泥建材机械、输变电设备、锻压机械

146.3

55%

220

约55%

270

约55%

660

约55%

配套

产业

电梯零部件、曲轴、含油轴承、滚珠丝杆等基础零部件

89.0

34%

130

约35%

160

约35%

370

约30%

成长

产业

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液压件、铁路(轨道交通)配套机械、船舶配套机械等

28.7

11%

50

约10%

70

约10%

170

约15%

合计

264

100%

400

100%

500

100%

1200

100%

注:①表中数据为装备制造业板块内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②通过对海安装备制造业历史发展数据建立模型分析,综合考虑县域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经济危机等影响,2010年前按照22%的年均增长速度预测,2010年以后按照25%的年均增长速度预测。

3.3 重点任务

3.3.1 推进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错位竞争

以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坚持整机发展和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的规划导向为契机,做大做优做强海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强化产品发展的重型化、精细化、个性化,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与重构,实现同长三角内部城市的错位竞争。

——重型化。顺应社会分工和市场划分越来越细的发展趋势,海安应依托原有的大型水泥建材、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锻压设备等重型装备基础,坚持自身产业特色,把“人无我有”的重型装备细分市场做大做强做优,使海安在竞争激烈的长三角装备制造业格局中站稳一席之地。

——精细化。电梯零部件、曲轴、滚珠丝杆等配套产业,要通过加强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精细化,培育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此外,还要以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精细化,提升产业软实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海安对新能源装备、铁路(轨道交通)配套机械、船舶配套机械等成长性产业的培育与扶持,要选准突破口,避开竞争热点,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3.2 推进科技创新: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

——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把握国际装备制造业向我国加快转移的机遇,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努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泥建材机械,应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紧跟世界先进技术前沿,积极提升水泥建材产品的技术能级,以东南亚市场为基点持续扩大全球影响力。电梯零部件产业,应通过与国际知名成套设备制造商的合作,加快实现关键零部件研发与整机设备世界先进产品研发的同步发展。输变电设备产业,在强化与韩国晓星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应加快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扩大技术外溢效应,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工艺装备水平,最终增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根据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的规划导向,加快海安先进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弥补海安县域经济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应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外埠科技与人力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同时还要鼓励海安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兼并收购国外或国内研究中心,或开展自己拥有知识产权、委托或购买外部科研机构研发成果,或将企业研发中心设在国外或上海等科技、人才资源集中的城市。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借鉴电梯零部件板块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经验,锻压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应加大与外资及国内大型成套设备企业的战略合作,持续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尤其是锻压设备制造业,应加快借助技术引进提升锻压设备产品的数控化、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能级的快速提升。在与跨国公司合资或合作中,鼓励企业坚守自有品牌,强化对海安已有知名品牌及商标的保护力度。

3.3.3 推进市场拓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重视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拓,以充分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国际市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竞争。尤其是大型水泥建材成套设备、电梯抗震预警零部件、超长滚珠丝杆等在国际上具有一定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应积极鼓励优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改进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紧跟行业发展的国际前沿,持续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近期,可扶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收购经济危机中濒临倒闭的国际营销渠道和营销网络,加快进入国际知名跨国采购系统,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国内市场。海安应以国家规划中提到的“十大领域重点工程、八大产业重点项目、四大配套产品”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扶持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装备、750kv以上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高速铁路及轨道交通配套机械、农用机械、建材机械、重型锻压设备、冲压设备、电子信息、大型船用曲轴、大型铸锻件以及特种原材料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3.3.4推进区域联动:对接上海与长三角

——对接上海。一是要树立对接上海的观念。从思想观念上确立主动对接上海的战略意识和大局意识,打破狭窄的地区观念和“夜郎自大”的封闭观念。二是要创造条件努力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以沪崇苏大通道的通车为契机,以产业园区共建为载体,加快两地产业互动融合,实现两地的优势互补。重点通过承接上海产业技术的外溢,迅速提升海安装备制造业技术能级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海安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与上海产业链对接。抓住上海产业的产业链对外延伸的机遇,充分发挥海安加工制造基础和成本优势,大力发展为上海大产业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制造业。

——对接长三角。一是要在长三角区域发展格局中,必须根据比较经济学的原理,坚持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确立海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树立区域一体化和错位发展的观念,努力避免产业同构,走出具有“海安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之路。重点是通过区域内商品、资本、人才和技术市场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协作,在强化区域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中,实现海安与长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错位竞争、联动发展。

目前,长三角提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城市很多,但是各有侧重,发展的重点各不相同。江苏徐州重点以徐工集团为依托发展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浙江萧山以台资企业友嘉为龙头发展数控机床;南通海门、启东、通州等沿江、沿海县市重点以发展船舶装备为主;盐城则围绕汽车整车制造以发展汽车装备为主;扬州主要以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其中在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制造方面与海安锻压设备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泰州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主要集中在电火花机床产业和以江苏宝骊集团为龙头的专用电机设备生产;常州重点发展输变电、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工程机械等装备产业,但常州的输变电设备主要以550kv左右的中端产品为主。

图4:长三角现有装备制造业生产格局

3.3.5 推进品牌提升:提高产业层次和能级

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致力于打造“海安制造”这一区域性制造业品牌,以提升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名声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部分锻压机械、电动工具等行业的中小企业,以及新能源装备、铁路及船舶配套等成长性产业在培育初期,可以通过为知名企业做配套或贴牌生产,逐步积累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发展实力,为创建自有品牌做准备。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及时创建自己的品牌,并强化品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

——大型企业品牌战略。鼓励电梯零部件、锻压机械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争创江苏省、全国知名品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免检产品等,提升自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并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建材机械、粉末冶金、超长滚珠丝杆等基础零部件及新材料企业购买国际品牌,通过利用国际品牌原有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迅速占领国际市场。

3.4 发展路径

3.4.1集群化路径:积极提升装备制造业集聚度

按照“龙头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大力引进为其配套的上下游项目,推动形成海安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要统筹全县装备产业布局。根据片区产业导向要求,促进项目向片区集聚。1000万元以上需新征建设用地的新开工装备产业项目必须向特色产业园和东区西园集聚。县级各类现有用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资金要向产业集聚园区倾斜,专门划拨一块,用于公共平台建设、贷款贴息、人才引进等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发展需要。

——完善针对装备产业用地的“绿色通道”。尤其是对于成熟项目,尽快进入招拍挂程序,缩短土地和项目审批时间。注重优势产业延伸,围绕核心资源进行主导产品系列开发、品牌的培育和市场开拓,不断增加产品型号和品种,将部分零部件和半成品生产扩散到片区内的中小企业中去,推进产品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延伸。

——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联盟。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可按照市场规则对原辅材料,特别是大宗原辅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和龙头带动作用。

3.4.2技术创新路径:积极提升产品能级度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进一步提高产业技术能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建设产业技术高地,增强产业竞争力。

——多渠道引进、吸收、创新先进技术。主要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出资向先进国家购买;二是通过合资(是合资而非合作)引进关键技术;三是通过资本运作,兼并收购国内外企业,从而获得该企业的关键技术、品牌和销售网络。海安装备制造业要加大对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先进数控及机电一体化装备,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等关键技术引进的力度。利用当前全球金融海啸兼并收购国外企业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收购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企业,这样既能获得其自主知识产权,又能获得其品牌和营销网络。

——进一步完善与国内外科技院所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要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技院所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国内外科技院所的人才、资金、设备优势,成为企业技术进步不竭的源泉和强大的动力。

——吸引优势企业在海安设立装备产业研发中心。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在海安县设立研发中心,形成海安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中小企业可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中小企业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承担中小企业联合体内的科技研发任务。在共同确定的研发项目中,优化资源配置,分工合作,取长补短,集腋成裘,共同完成研发攻关任务。

3.4.3产业升级路径:发展重型化、精细化、差异化产品

目标是产业规模做大做强,产业能级做高做精,产品开发差异发展,使海安县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链条延伸完善。坚持自身产业特色,把“人无我有”的重型装备细分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大力发展中高端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建材等重型化成套机械产品,鼓励发展超大、超厚的重型化卷折剪机床。

要通过加强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培育产品市场竞争优势。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服务的精细化,提升产业软实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海安装备制造业应紧跟上游企业的市场需求,适应差异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为制造业提供基础设备及关键部件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加快个性化产品的研发和专业化生产,努力发展精密、超长、重载荷丝杆、粉末冶金含油轴承等产品,攻克核心部件,提升自配套能力。努力开发自动控制技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先进技术。

第四章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4.1 重点产业和扶持产业

着力发展输变电设备制造、建材机械制造、锻压设备制造、电梯部件、基础零部件“五大重点产业”;积极发展电子信息、铁路配套机械、船舶配套机械制、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五大扶持产业”。

4.1.1重点产业

4.1.1.1输变电设备

——发展方向。以韩国晓星集团、铭安电器、亚威变压器、西蒙集团为龙头,对县内目前已有的各类变压器生产能力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增强整体竞争力,完善输变电设备产业链。巩固中端产品市场,拓展高端产品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成套设备,包括变压器、互感器、开关柜、断路器、电工仪器仪表等,发展500KV、750KV、1000 KV级及以上高压超高压变压器、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电气绝缘材料等。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生产组合式箱变、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干式电力变压器等成品、变压器附件、变压器传导部分等制造企业和变压器研发机构。

——总量目标。到2010年,输变电行业板块内企业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突破110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技术目标。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快消化吸收的步伐,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加快开发目前市场上急需的尚属空白的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以及各类干式、箱式等特种变压器。积极采用电子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提高输变电的制造能级度,提升消化吸收能力、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能力和优势产品的组织配套能力。

4.1.1.2建材机械

——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日产5000吨—10000吨及以上水泥成套设备、新型制砖机械、砌块机械,扩大向化工、电力、矿山、煤炭、石油、冶金、环保等企业提供成套机械设备和服务的能力;向节能、环保、大型化、自动化、成套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适用于各类替代材料的制砖机、砌块机,并向全封闭、流水线方向发展;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非洲、拉美市场;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力争将鹏飞、海建等建成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知名品牌。

——总量目标。2010年,建材机械行业板块内企业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250亿元。

——技术目标。依托鹏飞、海建等优势企业,率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4.1.1.3锻压设备

——发展方向。在巩固卷板机、剪板机、折弯机、旋压机、辊碾机等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数控剪折机床、数控卷板机械、数控锻造设备、数控钻床等,扩大剪板板、卷板机等板材加工机械的应用领域,加快石化、钢铁、造船、汽车、矿山、制冷等领域机械锻压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加快发展机床配件生产,着力做大做强恒力重工、江海机床、瑞安特机械、威仕重型机床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大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小型设备生产能力的整合力度,引导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行为自律、资源共享的发展氛围,争取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锻压类剪、切、卷、弯、旋压机械的制造中心和产品集散地。

——总量目标。2010年,锻压行业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56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突破60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其中产品的数控化率达到25%以上。

——技术目标。以先进制造技术改造提升锻压机械制造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在产品性能上突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强化配套数控系统的攻关,争取用5年的时间做到数控配套系统的自我供给。

4.1.1.4基础零部件

——发展方向。以海安鹰球集团、百协锻锤、万力集团、江苏融通阀门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海安的专业零部件产业。以全国最大的含油轴承生产基地为载体,重点发展多缸曲轴、汽车曲轴、船用柴油机曲轴;发展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配套的大马力柴油机曲轴;重点发展精密、超长、重载荷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功能部件;综合运用电子、液压等现代控制、传动技术,重点发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高精度、高可靠特点的新型数控锻造设备;以电站阀门和各类大口径阀门为主,重点生产各类高口低压截止阀、闸阀、止回阀、安全阀、调节阀以及通用阀门生产等。

——总量目标。力争2010年,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90亿元;2010年,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10亿元,2015年板块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60亿元。

——技术目标。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关键和高档零部件的比重,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4.1.1.5电梯部件

——发展方向。积极发挥申菱电器、海迅特雷卡、中尧特雷卡、江苏新华胶带、江苏威尔曼集团、江中机电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继续加大与国际知名厂商的合作,在与他们进行配套的基础上力争向整机生产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重点发展普通电梯部件、无机房电梯部件、无齿轮曳引驱动电梯部件;变频门电机及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光电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产品;电机产业要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特色化,开发高科技含量的直线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等;进一步扩大出口份额,提高市场占用率,将海安发展成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电梯零部件的生产中心和集散地。

——总量目标。2010年板块内企业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2010年,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技术目标。加快推进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电梯部件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在加大与国际知名整机厂商配套合作中,加快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在关键零部件与功能部件的技术创新上实现与国际整机发展同步。

4.1.2 扶持产业

4.1.2.1电子信息

——发展方向。大力开发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化视听产品、软件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装备;依托电子信息业原有基础,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电脑及外部设备、集成电路芯片、LCD等产品,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总量目标。2010年,电子信息行业板块企业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7亿元。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

——技术目标。通过引进关键项目,以引进和消化吸收技术为主,吸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将该行业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

4.1.2.2船舶配套机械

——发展方向。把握江苏省和南通市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产业的机遇,积极培育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依托本地原有机械产业基础,以原材料密集型通用机械装备为突破口,积极拓展生产船舶配套设备及零部件,鼓励企业成为南通及江苏省内大型船舶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配套商。重点发展钢结构、舱口盖、管子等金属构件,集装箱、模块、船用钢丝绳等配套产品,船用钢板卷板设备、甲板机械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生产为造船企业配套的船用剪板机、卷板机、弯管机、校平机、坡割机以及大型液压工程成套设备等专业机械等。

——总量目标。2010年,船舶机械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3亿元; 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

——技术目标。开发和引进一些船舶的关键性配套项目,在满足常规性船舶的通用型配件外,还能满足特种或高科技船舶的基本配套件需求。

4.1.2..3铁路及轨道交通配套设备

——发展方向。把握国家加大铁路及轨道交通投资的机遇,积极培育铁路及轨道交通配套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依托本地原有机械产业基础,以原材料密集型通用机械设备为突破口,积极拓展生产铁路及轨道交通配套设备及零部件,鼓励企业成为上海及全国大型铁路及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配套商。重点发展铁路铸造件、钢轨、弹条、道岔、斜接头夹板、岔蕊、行车压板、双孔压板、螺旋道钉焊接式防爬器电动扳道器、轨距块轨道垫板、轨道交通自动扶梯设备、屏蔽门配套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等。

——总量目标。2010年,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突破4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 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技术目标。在引进和生产关键性配套产品同时,研制和开发1-2个具有海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产品。

4.1.2.4.新能源装备

——发展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节能减排的长期国策,为新能源装备产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海安可积极利用国家及江苏省产业政策导向和自身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垃圾秸秆发电装备、大型水处理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在电力装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方面寻求突破口。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及组件,大型吸尘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等,推动高纯度多晶硅和光伏电池及组件的制造与产业化。风力发电装备方面,以国家重点规划的苏北沿海风场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为整机配套的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以及特种电缆、变压器等配套产品和关键部件。

——总量目标。2010年,新能源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 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

——技术目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技术,迅速提高技术能级。

4.1.2.5 新材料

——发展方向。围绕鹰球集团、晨朗电子、海阳磁材等现有重点骨干企业,依托现有的纳米永磁材料、高性能粉末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加快电子信息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纤维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工程材料等新材料的引进、研发、生产。积极开拓各类粉末冶金的研制、开发、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和技术咨询服务。

——总量目标。2010年,新材料板块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突破30亿元;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40亿元; 2015年,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技术目标。重点攻关汽车用粉末冶金零部件、粉末注射成形、温压成形、喷射成形、自蔓延高温合成、热等静压、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等粉末冶金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方向。

表5: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单位:亿元)

年 份

板 块

2008

营业收入

2010

2011

2015

营业

收入

平均

增速

营业

收入

增速

营业

收入

平均

增速

建材机械

45.7

72

24%

91

26%

252

29%

输变电设备

57.4

92

25%

116

26%

300

27%

锻压机械

43.2

56

12%

63

13%

110

15%

电梯部件

23.7

36

21%

44

22%

103

24%

基础零部件

65.3

94

20%

116

23%

265

23%

重点产业

小计

235.3

350

20%

430

23%

1030

23%

电子信息

2.6

5

39%

7

40%

20

32%

新材料

17.0

30

33%

40

34%

100

26%

船舶机械

5.2

10

35%

13

30%

30

30%

铁路及

轨道交通

0.0

4

--

5

25%

10

30%

新能源设备

0.0

3

--

5

66%

10

30%

其它

4.0

-

-

-

-

-

-

成长产业

小计

28.8

50

32%

70

40%

170

28%

合计

264.1

400

22%

500

25%

1200

25%

注:①表中数据为装备制造业板块内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 ②县域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对这样典型的具有波动性的不完全信息的预测,适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弱化波动,然后建立相应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4.2产业布局

4.2.1 产业布局原则

——统筹规划原则。根据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以推进优势产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优势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向园区集中、要素保障向园区集中为目标,通过科学、适度超前的园区规划,统筹装备制造业与其他工业的协调发展。

——增量集约原则。严格限制工业区外供地,杜绝非法用地。对新增用地的工业项目,通过建立项目准入标准,实施产业评估等措施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格把握项目建筑容积率和单位土地资金投入率标准,对有条件的项目要适当核减土地使用量,进一步提高增量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存量优化原则。对分散在各个集镇的装备制造企业,逐步加大调整力度,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逐步向规划的东区西园两个特色分区搬迁,以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快对劣势企业淘汰、调整、转移力度,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现实的可行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土地等要素的集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努力构建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注重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和谐统一。

4.2.2总体规划布局

总体上,海安装备制造业的布局可概括为“1+1+2”。“1+1”即“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园(工业园区)”;“2”即两个专业特色分区,与海安工业“四大片区”相锲合。

4.2.2.1“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海安经济开发区是省级经济开发区。2008年,以海安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组建城东工业片区,控制性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0平方公里,下辖城东、西场、大公三镇。目前,共有进区企业400家,其中外资企业75家,总投资98亿元,4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应重点发展输变电装备、水泥建筑机械、船舶机械及配套件、电子信息、环保装备等。

4.2.2.2“一园”——海安工业园区

海安工业园区属于江苏省省级开发区,与胡集镇园区、孙庄镇园区等连为一体。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现已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目前,共有入区企业279家,其中外资企业52家,总投资56.2亿元,年销售超亿元的企业达58家。海安工业园区应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统筹考虑海安镇和胡集、孙庄等地的工业用地,向西、向南拓展,重点发展电梯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等装备制造业。

4.2.2.3 李堡镇锻压机械特色分区

李堡工业集中区范围以李堡园区为中心,一期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应依托现有江海机床集团等重点企业,重点发展剪折卷机床、数控锻压设备、锻锤等锻造机械等特色产业,努力将李堡工业片区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锻压机械产业基地。

目前李堡镇有剪折卷机床生产企业130余家,年销售额近20亿元。现有产品的配套件一直依靠外购、外协,包括锻打件、液压件、电器元件、数控软件、刀片、油缸、模具等大小机配件年采购额达16亿元左右。未来的规划期内,要力求突破主要依靠“外配套”的瓶颈,迅速引进、打造和培育本地的剪折卷机床的配套企业。应大力推动数控锻压机床生产,进一步扩大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份额。要把研制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数控锻压产品作为主攻目标和发展方向。

4.2.2.4 曲塘镇基础零部件特色分区

曲塘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开发利用面积10平方公里。有机械制造加工规模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拥有年机械加工切削20万吨以上的加工能力。曲塘工业集中区应依托现有大型骨干企业,重点打造基础零部件制造业基地。

依托现有阀门龙头生产企业,以电站阀门和各类大口径阀门为主,重点生产各类高口低压截止阀、闸阀、止回阀、安全阀、调节阀、蒸汽阀、循环泵出口阀、减温减压装置、城市燃气阀门以及通用阀门等。

曲塘拥有波纹管生产企业22家,年产值10多亿元。波纹管生产企业以江苏奎泽机械有限公司、江苏瑞泽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开发的产品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较大产业优势。另外,以南通宇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薄壁不锈钢水管、不锈钢卡式管件生产也具有一定优势。

4.3布局调整目标

——近中期(2008年—2011年)

考虑到海安县域经济特点和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近中期布局遵循“集中发展一区一园,调整扩充两个特色分区”的基本思路。促进大项目集聚进区。根据片区产业导向要求,促进项目向四大产业集聚区集聚。一是新建项目必须按产业特色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二是鼓励各镇原有企业到产业集聚区扩建、新建项目;三是推进招引项目进产业集聚区,鼓励各镇招引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

——远期(2015年之前)

力争规划期末,实现90%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集聚在产业集聚区,基本完成建成区企业搬迁和土地调整任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五章 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

海安应从企业、科技、品牌、人才、环境、平台、政策等七个方面,构筑并完善保障规划实施的支撑体系,推动规划目标的实现。

5.1企业支撑

5.1.1培育龙头企业

大力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抗风险能力较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较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中的“领头雁”作用。在输变电装备、建材机械、锻压机械、电梯部件、基础零部件五个重点发展行业各培育10家行业内龙头企业,共培育50家装备制造业板块内的龙头企业。

——输变电设备:培育南通晓星变压器有限公司、江苏铭安电气有限公司、南通市亚威变压器厂、南通苏源恒炫电气有限公司、江苏海田电气有限公司、南通联通变压器有限公司、江苏西蒙奇通电器有限公司、南通中菱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东园电磁线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

——建材机械:培育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贝思特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飞鹏重型设备有限公司、南通新业机电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

——锻压设备:培育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江海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海安县威仕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海安县百协锻锤有限公司、南通天田机床有限公司、南通特力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南通大西洋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太和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宏威机床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

——电梯部件:培育海安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威尔曼集团、南通中尧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兴华胶带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中机电,等10家龙头企业。

——基础零部件:培育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海安鹰球集团有限公司、南通飞日磁材有限公司、江苏瑞安特机械有限公司、江苏融通阀门机械有限公司、南通中联磁材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

根据对近50家行业龙头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调查问卷,根据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十大龙头企业2008年营业收入合计占板块内企业总数的26%。预计2010年、2011年前十大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将分别占板块内企业预计营业收入总和的27%、29%。

表6:十大龙头企业营业收入预测

年份

企业

2008

(亿元)

2010

(亿元)

2011

(亿元)

江苏鹏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2

35.0

50.0

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9.5

10.0

12.0

南通晓星变压器有限公司

9.0

20.0

30.0

海安申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8.8

12.7

15.2

江苏海建股份有限公司

6.4

10.0

15.0

江苏海迅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

7.8

8.6

海安鹰球集团有限公司

3.9

4.5

5.0

南通恒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3.4

1.8

2.1

江苏西蒙奇通电器有限公司

3.3

4.2

5.1

江苏铭安电气有限公司

3.3

3.6

4.2

合计

69.8

109.6

147.2

占板块内企业总和比重

26%

27%

29%

5.1.2鼓励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主业

龙头企业主动剥离专业强的零部件、配套件和特色生产工艺,交由专业化企业生产,培育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剥离初期,龙头企业应帮助其做好质量、标准管理工作。龙头企业则集中精力抓好产品升级换代的研发设计、产品营销和品牌推广以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整机组装,从而提高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水平。

5.1.3鼓励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一是向上、下游延伸。在现有产业链节的基础上,向上游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和下游的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安装调试等链节延伸。二是由制造业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以自身的主导产业为基础,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专业维修、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环节。

5.2技术支撑

5.2.1强化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政府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技术中心扶持力度,鼓励锻压机械、建材机械、电梯部件、输变电设备等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在2-3年内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以确立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成果应用主体的地位。

5.2.2提高企业R & D 投入力度

加大企业对科研开发投入的力度,是集聚科研成果,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措施。R & D投入要从原来的平均占销售收入2-4 %的基础上,2010年提高到4%以上,2015年提高到5%以上,2018年提高到6%以上。其中,骨干企业的科研投入,要比全县装备制造业平均投入高1-2个百分点。

5.2.3加大二次创新的力度

对自动控制系统、柔性化生产流水线、多功能精密加工中心、高压直流变电等重点、关键技术,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的发展战略。在人力、资金,设备等创新要素方面,加大对二次创新的支持力度。迅速缩短海安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

5.2.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开发活动

在制定产品开发项目计划之前,应在进行市场需求(含潜在需求)调查研究和趋势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加以确定。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力争新产品产值率以每年二位数增长,不断将二次开发、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发明的技术和产品实现产业化。

5.3品牌支撑

5.3.1创建“海安制造”区域品牌

重点创建“海安制造”区域品牌,同时积极打造企业和产品品牌。以优质产品带动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提升,扩大区域品牌的知名度;零部件品牌与整机品牌并举,在推广机械整机品牌同时,也应推广部件品牌。

5.3.2制定重点品牌发展总体规划

由县发改委牵头,协同科技、质检、工商等部门,成立推动海安品牌发展领导小组。通过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重点扶持,有序推动,加快重点品牌建设步伐。同时,制定龙头企业品牌培育发展规划,明确培育对象和目标,帮助品牌龙头企业解决品牌发展中的难题。

5.3.3加大品牌管理、品牌推广力度

对品牌企业的产品商标,企业品牌实施重点保护;支持品牌企业“走出去”创建国际品牌,鼓励品牌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高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自主品牌建设推广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品牌的国际化。

5.3.4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要努力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要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生产成本的结构分析,合理确定原材料经济采购的批量、在制品与产成品库存量,不断降低库存成本。二是要努力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压缩管理费用,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加大应收款清收力度,控制财务风险。

5.4人才支撑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人才战略,采取引进、培养人才与借用“外脑”相结合,努力打造海安装备制造业的人才集聚地,带动海安县装备制造业向先进装备制造业迈进。

5.4.1积极网罗海安急需的专业人才

全方位吸纳引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尽快制定并细化海安引进装备制造业各类技术人才的政策措施,多形式、多渠道引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人才,特别是要吸引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海安装备制造业急需的产品技术研发人才、工艺技术人才。

5.4.2加快培养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

重视装备制造业研究型人才和装备制造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龙头企业、有关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定向和岗位培训及适用技术培训,使装备制造企业工人从单一技能型向技能和智能混合型转变,培养一大批现代制造业的软件“蓝领”、数控和程控设备操作工、精密仪器操作工、专业设备维修工等高级技术人才。

5.4.3强化人才激励机制

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采用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提高技术人才的劳动积极性;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各类人才工作和创业的环境,建立开放、公平竞争、自由度高、负责任的用人机制,形成靠政策和事业吸引、造就、留住人才的环境。

5.4.4通过借用“外脑”,使“外脑”的知识、经验为海安所用

可采用邀请长三角,国内外中高层人才到海安短期工作;也可将部分科研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委托海内外“外脑”完成;或是将研发中心设在上海,直接利用上海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海安服务。

5.5环境支撑

5.5.1加大基础设施硬件建设

——强化土地资源保障。建立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全县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把建设预留地规划指标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最大限度向四大工业片区集聚,切实保障各类项目的用地需求。对四大片区周边镇农民拆迁要集中安置到片区社区,原则上不再自拆自建,用地指标向四大片区置换。对片区发展规划中的非建设预留地,要逐步调整为建设预留地。

完善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加快“东区西园”规划用地的空间落地,保障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用地的供应。根据中共海安县委海安县人民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规定,项目达产达效后销售收入不低于400万元/亩计算,到2015年板块内企业实现1200亿元营业收入的规划目标,全部按外延式扩大再生产计算,理论上需要新增工业用地约23400亩,约15.6平方公里。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按照规划网格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资源的布局和投资规模,协调推进相关部门加快建设电力、供水、排污、供热、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

——完善对外交通网络。按照既定项目建设计划,继续推进装备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硬环境。重点推进建成装备区道路网格,确保公建配套设施全面建成。

5.5.2优化产业投资环境

完善商品及技术贸易的法律法规,净化市场环境,规范交易行为、为公平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国内外商品供求、价格信息网络系统,为企业开展网上承接订单、网上贸易谈判、网上结算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提供服务;提供商品出口、报关、运输中介咨询服务;建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服务机构和信息系统;创建有形的机电产品交易中心,或海安装备交易网,使海安成为长三角装备产品展示、采购、交易及价格发布平台;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积极推进装备产业基地内宾馆、酒店式公寓、金融服务中心的后期招商与商业运作;引入服务水平较高的餐饮服务商,解决入住企业员工吃饭问题;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质量。

5.5.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集聚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产业招商,设立网站,组织开展行业发展论坛、培训、会展、价格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工作,推进行业企业公平竞争、通力合作、共同发展。

行业协会(商会)要面向全社会推进产业发展 ,对本县各行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改革政策、工业管理体制、工业技术进步、企业市场拓展和工业行业协会的培育,发展等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为行业、企业提供重要的信息和研究成果。

5.6平台支撑

重点完善以下“

八大公共服务平台”。

5.6.1招商服务平台

建立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片区要成立招商机构,整合全县招商资源,整合人员力量,将驻外六个招商局根据所在地产业特色划分到片区,促进精干力量向片区集中。县招商局负责业务指导和督促,片区负责考核管理驻外招商局和人员。要明确招商重点(见附件一),定期举办产业配套协作信息发布活动和重点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建立履约制度。项目招引落户时,与重点项目实施单位订立契约式服务合同,如超过规定建设周期则相应扣减优惠政策享受标准。

5.6.2技术合作平台

积极构建科技合作平台,努力完善装备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快重点骨干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建立公共工程技术中心和公共信息数据库,开展软件增值服务、软件开发、专用技术开发、专业人才培训、标准制订服务;创建1-2个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中心、省级或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5.6.3 公共检测平台

为解决技术检测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应积极搭建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技术检测服务成本。近期重点着手成立CAE、测试中心,为海安的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测评服务。

5.6.4

中介服务平台

加快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进和培育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交易等科技服务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交易服务、人才服务、转化服务和保护服务等。大力发展金融、会计、法律等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全面构筑配套完善、运行高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5.6.5 融资服务平台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完善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和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的功能,优先对创业型、创新型企业由银行提供贷款担保,促进担保机构加强与装备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

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积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业绩优良的高成长型企业,加快资本运作、培育成为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利用上市、引进创投基金、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各个手段,加大投资力度,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引导企业加强与券商、会计事务等中介机构的对接,培育和挖掘优质上市资源,形成有层次的企业上市梯队。

建立相对独立的、为民企中小企业创业提供科研创业评估、经济信息、经营管理、专业咨询、融资服务、理财服务、资产评估、财务顾问以及实务性培训等多种金融服务机构和组织,推进股权融资、信托融资、发展设备租赁融资等金融服务。

5.6.6 科技文献服务平台

集聚海安行业协会(商会)所拥有的科技文献数据库、科技政策法规和服务资源,形成以网络为基础的整合集成与快速响应服务体系,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提供产业与学科科技文献查阅、科技情报咨询与信息分析服务。

5.6.7 展示服务平台

支持海安装备制造产品利用多种途径进行相关制造产品展览,以扩大海安制造的影响力。可以利用海安的展览设施、广告设施,为海安装备制造产品提供展览的场地,树立“海安制造”的形象。政府和行业协会(商会)积极支持海安制造企业参加外地的展览会,在信息、中介、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5.6.8 物流服务平台

建设仓储基地和便捷的运输体系,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海安装备制造产品提供物流信息、运输、仓储等服务,以提高海安制造业物流效率。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专业物流服务。

5.7政策支撑

结合海安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加快制定和完善推进建材机械成套设备、中高压、超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电梯部件、锻压机床、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为装备制造业配套的专、精、特、新零部件、铁路船舶配套机械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政策。

5.7.1与国家装备制造业规划相配套的政策

  ——鼓励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建立使用国产首台(套)装备的风险补偿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展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业务。对引进的首台(套)装备的营业风险在申请相关部门进行补偿之外县财政也作适当的补偿。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重点行业通过资产重组来扩大规模,在人员安排等方面给与支持;对重组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以及申请贷款等予以支持;支持中小装备企业引进战略性投资者或风险投资资金。

  ——落实节能产品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按照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要求用好节能产品补贴资金,对购买高效节能装备产品的终端用户给予补贴。根据国家、江苏省、南通市188体育,188体育平台节能降耗的要求,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节能、节地、节水和循环利用资源;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内部生态环境,给与一定的奖励。

5.7.2地区导向性政策

——土地导向政策。土地规划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符合海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引进企业和本地民营企业,同等条件下在土地使用上给与优先支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施“零土地”投入,提升技术装备,让有限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产出效益;制定土地产出率指标,规划于2010年提高到160万元/亩;2015年达到200万元/亩。

——环境导向政策。制定产业能耗指南,主要包括产值/增加值能耗和产值水耗两大类指标,作为开发区、工业园区吸引与海安资源环境相适应产业的能效依据;作为工业企业提高能效水平的参考性指标,作为政府差别化产业政策的依据之一。

——投融资导向政策。对于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提供适当的担保,银行贴息,以解决发展中的资金困难;政府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在上市辅导等方面给与一定的导向性的政策支持;支持信誉度高、规范发展的担保公司到海安开展业务。

——园区发展导向政策。支持企业通过“走出去”与外地企业“联姻”来发挥品牌效应、提升品牌附加值;对于引进的外地装备制造开发区品牌、建设“园中园”,在达到“双赢”格局的基础上给与地价上优惠或优先供地等方面的支持。

——人才导向政策。支持企业采取“预订式”人才培养与引进方式吸纳人才;支持企业发展职业培训。对高端人才落户海安政府可以给以适当的住房、安家补贴,支持“人才公寓”类的项目的投资。

5.7.3具体细化政策

在海安县制定的《188体育,188体育平台促进全县工业经济集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县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共海安县委、海安县人民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梳理和完善促进产业集聚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鼓励企业人才引进政策、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等细化政策(见附件二)。

附件一:

海安装备制造业招商目录

内 容

优化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推动装备制造业重型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

在引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同时,引进与装备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促使产业集聚发展、融合发展。

土地产出率指标,规划于2010年提高到160万元/亩;2015年达到200万元/亩。引导1000万元以上需新征建设用地的新开工装备产业项目,向特色产业园和东区西园集聚。

重点引进建材机械、电梯部件、输变电设备、锻压设备、电子信息、基础零部件、铁路及轨道交通配套设备、船舶配套机械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制造企业。

组成装备制造业招商团队,利用媒体、关系网络等,通过“政策优惠+配套服务环境”、产业招商与产业链招商相结合,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面向国内,重点是上海、浙江、苏南、珠三角等地外资比较集中的地区以及东北、四川等装备制造业重地。面向国外,主要是德国、美国、日本等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国家。

输变电设备行业

重点发展高压、超高压成套设备,包括变压器、互感器、开关柜、断路器、电工仪器仪表等,发展500KV、750KV、1000 KV级及以上高压超高压变压器、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电气绝缘材料等。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生产组合式箱变、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干式电力变压器等成品、变压器附件、变压器传导部分等制造企业和变压器研发机构。加快开发目前市场上急需的尚属空白的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以及各类干式、箱式等特种变压器。

内 容

建材机械行业

重点发展日产5000吨—10000吨及以上水泥成套设备、新型制砖机械、砌块机械,扩大向化工、电力、矿山、煤炭、石油、冶金、环保等企业提供成套机械设备和服务的能力;向节能、环保、大型化、自动化、成套化方向发展,积极开发适用于各类替代材料的制砖机、砌块机,并向全封闭、流水线方向发展。

基础零部件行业

重点发展多缸曲轴、汽车曲轴、船用柴油机曲轴、发展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配套的大马力柴油机曲轴;重点发展精密、超长、重载荷滚珠丝杠、直线导轨等功能部件;综合运用电子、液压等现代控制、传动技术,重点发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高精度、高可靠特点的新型数控锻造设备;以电站阀门和各类大口径阀门为主,重点生产各类高口低压截止阀、闸阀、止回阀、安全阀、调节阀以及通用阀门生产等。

锻压设备行业

重点发展数控剪折机床、数控卷板机械、数控锻造设备、数控钻床等,扩大剪板板、卷板机等板材加工机械的应用领域,加快石化、钢铁、造船、汽车、矿山、制冷等领域机械锻压设备的研制和生产。加快发展机床配件生产,着力永磁同步电机等,在关键零部件与功能部件的技术创新上实现与国际整机发展同步。

电子信息行业

大力开发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化视听产品、软件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装备;依托电子信息业原有基础,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组件、电脑及外部设备、集成电路芯片、LCD等产品,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内 容

船舶配套机械行业

积极拓展生产船舶配套设备及零部件,鼓励企业成为南通及江苏省内大型船舶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配套商。重点发展钢结构、舱口盖、管子等金属构件,集装箱、模块、船用钢丝绳等配套产品,船用钢板卷板设备、甲板机械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等。

铁路及轨道交通设备行业

积极拓展生产铁路及轨道交通配套设备及零部件,鼓励企业成为上海及全国大型铁路及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生产企业的配套商。重点发展铁路铸造件、钢轨、弹条、道岔、斜接头夹板、岔蕊、行车压板、双孔压板、螺旋道钉、焊接式防爬器、电动扳道器、轨距块、轨道垫板、轨道交通自动扶梯设备、屏蔽门配套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等。

新能源装备行业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装备、垃圾秸秆发电装备、大型水处理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在电力装备产业链的前沿后伸方面寻求突破口。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及组件,大型吸尘设备,太阳能光伏电池,锂离子电池,氢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等。风力发电装备方面,以国家重点规划的苏北沿海风场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为整机配套的叶片、塔筒、法兰、轮毂、底盘、主轴、回转支承以及特种电缆、变压器等配套产品和关键部件。

新材料行业

加快电子信息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纤维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特种工程材料等新材料的引进、研发、生产。积极开拓各类粉末冶金的研制、开发、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和技术咨询服务。积极开拓各类粉末冶金的研制、开发、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和技术咨询服务;重点攻关汽车用粉末冶金零部件、粉末注射成形、温压成形、喷射成形、自蔓延高温合成、热等静压、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等粉末冶金产业化的重要技术方向。

附件二:

振兴海安装备制造业相关政策

根据海安县制定的《188体育,188体育平台促进全县工业经济集聚化发展的政策意见》、《县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共海安县委、海安县人民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梳理和完善海安装备制造业相关政策。

一、促进产业集聚政策

1、鼓励在四大片区设立“区中园”,发展“飞地经济”。鼓励建设标准厂房集中开发建设,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补贴10元。项目投产并形成财政收入后五年内实行财政封闭运行,单独结算;财政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留给开发镇和项目落户片区,每年按8:2分成,以后年度工商税收收入8:2分成后按体制规定正常结算。各专业招商机构招引的大项目也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由片区所在镇结算兑现。

2、培育部门要支持和促进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产业招商,设立网站,组织开展行业发展论坛、培训、会展、价格协调和公信证明等工作,推进行业企业公平竞争、通力合作、共同发展。鼓励行业(商会)或行业龙业企业牵头组织大宗原料集中采购,享受专业市场的相关优惠政策,免征综合基金。鼓励行业(商会)组织举办国内外行业论坛、会展,经费给予50%的补助。

3、建立经济发展基金稳定增长机制。经济发展基金每年以税收增幅相应增长,重点用于产业规划制定、平台建设、企业做大做强、创新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奖励扶持。加大对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片区主干道建设纳入县大交通建设统筹考虑。积极化解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瓶颈。

4、引导片区项目集聚。一是促进大项目集聚进区。根据片区产业导向要求,促进项目向片区集聚。5000万以上重大项目必须向城东、海安片区集中,1000万以上新建项目必须按产业特色向片区集中,四大片区新上1000万元以下项目不再单独供地,农业片区镇原则上只上技改项目。凡不按规定要求落户的项目,发改委原则上不予审批立项,国土部门原则上不予供地。二是引导老企业扩建进区。鼓励各镇原有企业到四大片区扩建、新建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项目投资并形成财政收入后五年内实行财政封闭运行,单独结算:超过原有税收基数的财政收入地方留成部分留给原所在镇和落户片区每年按5:5分成,以后年度内工商税收收入5:5分成后按体制规定正常结算。三是推进招引项目进区。鼓励各镇招引项目落户四大工业片区,引进镇作为项目介绍人搞好项目洽谈的衔接工作,不直接参与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同时,落户项目投产形成财政收入后三年内实行财政封闭运行,单独结算;财政收入地方留成部分全额由引进镇及落户片区协商确定的比例分成,以后年度工商税收收入按协商确定的比例分成后按体制规定正常结算。

5、鼓励行业(商会)或行业龙业企业牵头组织大宗原材料集中采购,享受专业市场的相关优惠政策,综合基金实行先征后奖。鼓励行业(商会)组织举办国内外行业论坛、产品展销、会展,经费给予50%的补助。鼓励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加大品牌宣传,县财政对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的宣传投入分别给予10%和6%的补助。

二、鼓励龙头企业和成长性企业政策

1、鼓励龙头企业在行业领域争先进位。根据相关权威机构评定,对新进入全国同行业前5名或前5名位置前移的龙头企业给予30万元重奖。其他有关政策参照执行“工业企业梯度规模培育的政策意见”。

2、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实施梯度奖励。对新确认一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出口免验产品奖励20万元;国家免检产品、出口免检产品奖励10万元;省级名牌、著名商标奖励5万元;市级名牌、知名商标奖励0.5万元。对新认定一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励5万元。鼓励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园加大品牌宣传,县财政对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的宣传投入分别给予10%和6%的补助。

3、设立工业龙头企业奖。对开票销售20亿元以上且入库税金增速16%以上的十大板块内企业,以2008年综合基金实缴数为基数,超基数部分先征后奖。当年交纳的增值税、所得税,以2009年全县入库税金平均增幅为基数,超基数县财政地方留成部分由县政府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再生产。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定,对新进入全国同行业前5名或前5名位次前移的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给予30万元重奖(进入上市轨道的企业参照执行)。

4、设立工业骨干企业奖。对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且入库税金增速18%以上的十大板块内企业,以2008年综合基金实缴数为基数,超基数部分先征后奖。当年交纳的增值税、所得税,以2009年全县入库税金平均增幅为基数,超过基数以上部分县财政地方留成部分中50%由县政府奖励给企业用于发展再生产。

5、设立工业成长型企业奖。对开票销售1亿元以上且入库税金增速20%以上的十大板块内企业,以2008年实缴数为基数,其缴纳的综合基金超基数部分先征后奖。

6、设立定报企业扩销奖。对定报企业当年开票销售收入每新增1000万元,按新增开票数额的1‰给予奖励(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重复销售不计入奖励基数)。

7、设立地方财力贡献奖。对上年度实缴税金超过1000万、500万(不含查补数额),且本年度增幅分别在22%、25%以上的企业,给予企业20万元、1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当年实缴税金(含国税和地税)首次达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不含查补数额)的企业,且当年增幅分别在20%、25%、30%、35%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8、设立“三比二争”竞赛奖。对全年在“三比二争”竞赛活动中获得海安县工业企业综合经济实力20强的企业,1-3名奖励20万元、4-8名奖励15万元、9-15名奖励8万元、16-20名奖励5万元。

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1、凡符合《海安县产业升级导向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进口先进设备、信息化技术设备、装备制造业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设备,按3%给予奖励;凡符合“目录”且属县内同行业引进的首台(批)重大技术设备、产学研形成中试或产业化项目所引进的重大装备按4%给予奖励;凡符合“目录”引进或新上整机类生产线,设备投资达1亿元以上的项目,按生产性设备投资额的6%给予奖励。(生产设备奖励分二期兑现,其中竣工时奖励总额的40%,达效时奖励总额的60%)

2、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对完成一项国家标准制定(主起草单位)奖励20万元,对完成一项国家标准制定(次起草单位)、行业标准、省级标准制定(主起草单位)奖励5万元。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获国家科技计划立项的,每项奖励2万元,获省科技计划立项的奖励1万元。对获得省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的分别奖励8万元、4万元、1万元。推进信息化,实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投资100万元以上,且认定为国家、省、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项目)或试点企业(项目),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1万元。对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发项目、委托开发项目或购买技术成果的企业,每项给予5-10万元的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3、鼓励重点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加强产业技术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集群企业,带动技术进步。按权威部门评定,获国家级认定的奖励20万元,获省级认定的奖励10万元。鼓励建设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国家、省、市新认定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对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独立注册的研发机构,科研成果形成销售后按注册资本的10%予以奖励。

4、对新装或者增容(100千伏安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对申请新装或增容后的容量在100(含)-2000 千伏安的企业每千伏安奖励30元;超过2000千伏安以上部分每千伏安再奖励企业10元。每户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5、鼓励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对获国家科技计划立项的,每项奖励2万元,获省科技计划立项的奖励1万元。对获得省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的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

6、鼓励信息化改造。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投资100万元以上,且认定为国家、省、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企业(项目)或试点企业(项目),分别奖励8万元、4万元、1万元。

7、鼓励创建服务平台。对新创建的检测中心、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经国家、省、市新认定的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1万元。

8、鼓励产学研合作。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委托开发、共同开发、共享知识产权的科研合作项目,经科技、财政部门审核,按企业实际投入经费的2%给予奖励。对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独立注册的研发机构,科研成果形成销售后按新增开票销售的1%予以奖励。

9、对新确认一个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奖励2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出口免检产品奖励10万元;对新认定一个国家重点新产品奖励5万元,对新确认省级名牌、著名商标产品奖励5万元。

10、节能减排奖。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清洁生产项目,凡通过国家省市验收合格的项目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1万元。

11、质量管理奖。凡获得国家、省、市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

四、鼓励企业人才引进政策

1、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企业引进博士以上学位人才,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学科带头人,国内大型企业副总级人才及世界500强企业部长级人才落户海安,家属按原性质给予安排相应工作,子女优先择校入学,并按其实缴个人所得税由县财政等额给予奖励。上述人才来海安工作三年以上,可享受10-20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由县财政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

2、被列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且经认定在海安工作三年以上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由县财政按照省资助资金的30%标准给予配套资助。

五、推进特色产业园建设政策

1、统一土地价格。凡进入特色产业园的项目,实行统一供地价格;2009年1月1日起,工业新增项目用地一律先报县特色产业园建设办公室审核;新建项目实际供地价格低于统一供地价格,必须报县特色产业园建设领导组审批。项目落户协议文本必须符合相关政策规定。

2、统一税收分成。各特色产业园实行财政封闭运行,单独结算。各镇招引项目统计指标和财政收入归属权永久性属招商单位,项目形成财政收入由县和各镇按财政体制结算。县财政地方留成分成所得财力,用于补助开发区、海安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局及各部门招商引进项目,比照县镇体制结算分成,用于招商经费和有功人员奖励。对落户在工业片区其他相关产业分类规划区的招商项目,税收地方财政镇级留成部分由招商方和落户地二八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