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K12380210/2023-06214 | 分类: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通知 | ||
发布机构: | 政府办 | 文号: | 海政办发〔2023〕101号 | ||
成文日期: | 2023-11-14 | 发布日期: | 2023-11-14 | 有效性: | 有效 |
名称: | 市政府办公室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印发海安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海安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办公室
2023年11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海安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省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0〕81号)《市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印发南通市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通政发〔2021〕4号)等要求,加快推进海安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188体育,188体育平台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海安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海安新实践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建成较好满足海安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结构完善、功能先进、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6%以上,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45分钟以上,公众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程度、气象服务智慧化程度、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化程度、气象科技人才体系建设走在南通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制。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切实发挥气象灾害防御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先导作用。加强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海安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坚持属地为主、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综合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多员合一”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职责。
2.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强化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运用,开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强化部门合作,加强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深化气象和保险合作机制,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构建覆盖城乡的气象科普体系,加快推进气象科普场馆(所)建设,将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融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体系。
3.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落实《海安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管理。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拓展发布渠道,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及时性和精准度,提高预警信息覆盖率。全面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预警传播功能配置标准,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基层社区、城乡网格推送机制,力求预警信息发布到村(社区)到户到人。
4.加强民生保障气象服务。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和财政保障体系,建立全媒体气象信息传播体系,实现主流媒体权威气象信息全接入,不断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推动气象服务融入城市生产生活、气象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强化城市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分众化智慧气象服务业务,提高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影响力、满意度。
(二)聚焦“美丽海安”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5.加强重要生态系统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象、生态环境、资源规划等部门多源协同观测,实现规划衔接、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依托省级卫星遥感、天气雷达监测等平台系统,开展观测资料和产品的本地化应用研究,提升森林火险、重要水体湿地和城市热岛等生态气象服务能力。推动气候旅游资源保护和应用,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和生态宜居等特色气候品牌创建,助力全域旅游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6.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能力。推进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加强对PM2.5、PM10等污染的气象条件影响、发生发展机理、预报预警及协同治理等技术研究,提高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监测预警水平,提升突发大气污染事件气象应急响应能力。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流程,建设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配置智能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提升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
7.提高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聚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海安样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深化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方式,实现基于位置的精细化、定制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精细化预报服务,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
8.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优化观测站网布局,陆地自动气象站点平均间距小于5公里,重点区域站点平均间距1~3公里。继续做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气象观测数据准确可靠。发展智能观测、协同观测,着力提高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9.提升气象精准预报能力。依托江苏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2.0、江苏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平台等,加强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和集合预报产品的释用,丰富精细化预报产品供给,提高预报准确率。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多尺度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业务,提升预警准确率,延长预警时效。
10.加快气象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安全运行气象保障服务系统。强化“天擎”“天镜”等平台的应用,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的流程集约化管理。全面升级主干通信网络,提升气象信息传输能力。大力推进计算机、服务器、通讯网络设施等软硬件的国产替代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开展机房标准化改造,全面升级网络安全设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
11.加强科研攻关。聚焦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围绕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服务保障、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气象关键技术攻关。以科研项目为抓手,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气象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业务发展的贡献度。完善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行业协作和部门合作,调动全社会气象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12.加强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结合研究型业务工作要点,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将优秀人才推荐到市人才培养工程以及省、市气象局创新团队,着力培养业务骨干和研究型业务人才,提升业务科技人才整体水平。抓实党建业务相融合,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专业素养。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积极落实干部、人才培养和激励担当作为的政策措施,为海安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保障。
(五)推进气象科学管理,提升气象法治治理效能
13.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社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探索气象科技服务新思路。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与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双重计划财务管理体制,合理划分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健全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
14.大力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推进气象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强化气象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贯彻落实气象标准体系,强化气象标准的运用和管理。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全面落实气象依法行政工作。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以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落实防雷安全监管措施,提升气象社会管理能力。加强气象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组织保障,全力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15.加强组织领导。各区镇街道、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认真研究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组织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6.加强政策支持。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各项改革,创新气象协同发展机制、合作模式,完善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共建共享共管机制。要切实加大对气象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气象领域持续稳定的地方财政投入保障和扶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