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188体育平台

图片
海安市水利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海安市水利局 发布时间:2025-03-03 16:05 累计次数: 字体:[ ]

2024年,海安市水利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法治机关建设,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全市水利系统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本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依法高效履行治水职能

1.依法开展防汛抗灾工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江苏省防洪条例》,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贯通雨情水情汛情灾情防御,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牢牢把握防御主动,配合市防指、市防办先后启动、升级或调整防汛应急响应5次(其中Ⅳ级应急响应3次、Ⅲ级应急响应2次)、防台风应急响应4次(其中Ⅳ级应急响应2次、Ⅲ级应急响应1次、Ⅱ级应急响应1次),科学调度城市防洪工程、北凌新闸、大公低洼地工程等,全市未有大的洪涝灾害和工程险情发生,实现了安全度汛。

2.依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贯彻落实《江苏省农村水利条例》《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实施五个新建工程(2024年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2023年第二批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海安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2023年省级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和农业水价改革项目、海安市区域治水畅流活水工程先行区项目、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如皋界段、如海河-东姜黄河段)整治工程)、一个续建工程(江苏省临海引江供水近期工程(丁堡河、江海河接通工程))。

3.依法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地下水管理条例》《节约用水条例》《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严格执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相关指标达到控制目标要求。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开展地下水井标准化建设,压减地下水取水计划,持续开展地下水监测,全市地下水位、取水总量未超红线,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取得显著成效。

4.依法提升涉水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强化水土保持行政许可事前告知,全市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合规率显著提升。严格行政审批,办结行政许可72件,行政许可执法案卷质量在上级组织的查评中名列前茅。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行告知承诺制改革,节约申请单位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助推项目早开工早受益。按照水利部的相关规定加强涉企中介信用监管,对一家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批评通告。开展水利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责任分解,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建设

1.依法清理规范性文件。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10件不适应现行工作需要的文件予以废止。

2.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制定《海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海安市防御台风应急预案》《海安市特大暴雨城市防洪避险预案》《海安市水利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完成评估论证、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等相关工作。

(三)强化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1.认真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聘请两家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为我局法律顾问,为重大决策、行政措施、行政行为以及诉讼应对等提供法律咨询。发挥公职律师作用,为推动依法行政发挥法治参谋作用。

2.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集体决策酝酿、形成、执行程序,凡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必按程序依法依规依纪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3.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全年主动公开信息21件,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持续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实施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不断丰富执法巡查和调查取证手段,运用遥感、视频、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对重点水域和敏感河段实施动态监控,对水事违法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全年调解各类水事纠纷32起,立案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6起,未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执法与普法并重,以青少年、涉水企事业单位、村居民为重点普法对象,举办“滴水在指尖,节水在心间”节水进校园系列活动和“复苏母亲河和河湖生态保护”系列活动,与市义工联紧密合作,组织志愿者开展植树补绿、水情宣教基地宣讲等志愿活动,营造爱河护水治水氛围。

(五)深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按照《信访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深入研究分析上访诉求,认真做好信访事项的办理,充分发挥政策效用,有效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合理诉求。

(六)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制约

1.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全年承办12件建议、提案,按期办结率100%。收到一件检察建议书,已调查处理完成。

2.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丰富信息公开渠道,保障政务咨询留言、热线电话咨询等渠道畅通,承办12345热线群众诉求全部办结。

3.完善内部监督。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各级责任。加强廉政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工作会议2次,研究部署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2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布通报、提醒函等5期,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水利环境。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坚决贯彻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党组在推进本系统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内法规以及市委、市政府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局领导班子、各级干部目标管理,压紧压实相关责任,推动全系统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应用在水利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党组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2421”学法制度,带领局领导班子专题学习党内法规及其他法律法规。重视健全公务员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培训课程,确保法治教育与业务知识培训有机结合。

(三)推动构建现代水利的法治合力。坚持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带领局领导班子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水利领域改革创新。将水利法治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统筹谋划和推进,统筹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权力清单制度、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政务公开、水利执法普法、“放管服”改革等工作,找准工作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使水利法治建设的方方面面都能协调推进、均衡发展。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局也清醒地意识到工作中仍存在薄弱环节,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党员干部对法治水利建设还不够重视,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工作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向社会公众普法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三是执法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

四、下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我局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一规划两纲要”和中央、省、市188体育,188体育平台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聚焦法治建设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提升水利系统法治建设水平。

(一)精准聚焦薄弱环节,提升水安全韧性保障能力。重点推进北凌新闸拆建应急治理工程、江苏省临海引江供水近期工程(丁堡河、江海河接通工程)老坝港闸建设和增补工程、通扬运河(栟茶运河-如皋界段、如海河-东姜黄河段)整治工程结余资金增做项目、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项目、里下河防洪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项目等,筑牢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坚持“建治管”并举,提升水生态管治现代化水平。坚持旱涝同防同治,进一步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深化完善流域、区域和城市三个层次防洪格局,充分发挥各类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以河长制、生态河道打造、幸福河湖创建等为抓手,持续复苏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河道健康生命。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聚焦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全链条规范取用水秩序,持续推进地下水取水许可量核减,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水利治理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实施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行动,压实执法责任,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行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聚焦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继续将法治教育纳入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教育体系,整体提升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在传统普法方式基础上,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普法,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普法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对取用水、河道采砂、水利工程施工和监理、涉河项目建设等水事活动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依法行使相关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结合河长制、信息公开等工作,在维护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中做好水利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普法宣传全覆盖,夯实法治建设基础。